“晋国六百年”展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。 辽宁省博物馆供图
中新网沈阳1月8日电 (记者韩宏)由辽宁省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共同举办的“晋国六百年”展8日开展,展出了古代青铜器猪尊等159件周代晋国相关文物珍品。
晋国是两周时期最重要的姬姓诸侯国,前后延续六百余年,称霸中原超过一个世纪,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此次举办“晋国六百年”展,意在通过展示周代晋国相关文物遗珍,向人们讲述晋国兴衰风云。
据辽宁省博物馆学术研究部副研究馆员王忠华介绍,“晋国六百年”展分为晋侯风采、邦国遗珍、春秋争霸、余烈三晋、器美范正五个单元。其中,展览中展出了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器等珍贵的随葬品。据介绍,晋国公族的“公墓”即名满天下的“晋侯墓地”,晋侯墓地的发现结束了2000余年关于晋国始封地的论争,证实这里即文献记载“河汾之东,方百里”的古唐地,晋国早期都城所在。
展览中展出的文物。 辽宁省博物馆供图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展览中展出了十分出名的青铜器猪尊,吸引了观众的驻足观看。据介绍,猪尊是西周时期祭祀使用的青铜酒器,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,墓主为第一代晋侯燮父夫人。通高22.4,厘米、通长39厘米,整体为野猪造型,吻部突出,獠牙外露,身体壮硕,尾部上翘,背部有圆形开口,有盖。腹部两侧中部均饰有一涡纹,周围饰变形兽面纹,盖面饰斜角目云纹。盖内及外底有铭文“晋侯乍旅飤”,“飤”通“食”,多用于青铜食器上,酒器上的“飤”字铭文,尚属罕见。
据悉,为加强文物展览的交流合作,辽宁省博物馆向山西博物院商借周代晋国相关精品文物,并重新进行内容设计举办展览,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8日。
甘肃安定:冬日马铃薯原原种收获忙******url:https://m.gmw.cn/2022-12/21/content_1303230687.htm,id:1303230687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将马铃薯原原种装袋。
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右。
近年来,有“中国薯都”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。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。
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在收获无土栽培的马铃薯原原种。
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右。
近年来,有“中国薯都”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。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。
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在收获无土栽培的马铃薯原原种。
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右。
近年来,有“中国薯都”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。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。
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在筛选马铃薯原原种。
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右。
近年来,有“中国薯都”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。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。
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12月20日,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工人在筛选马铃薯原原种。
寒冬时节,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马铃薯产业园内,马铃薯原原种喜获丰收,工人们忙着筛拣、装袋、储存。该产业园马铃薯原原种采用椰糠基质无土栽培,从移栽马铃薯苗到收获原原种,一般需要100天左右。
近年来,有“中国薯都”之称的定西市着力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。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、助推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。
新华社发(王克贤 摄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